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與自然人的民事權利(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與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的區別)
法人與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的區別
法律主觀:
一、法人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的區別
法人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相比,主要體現出以下特征:
(1)民事權利能力開始與消滅的情形不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從自然人的出生開始,到自然人死亡時消滅。
(2)民事權利能力的范圍不同。專屬自然人的某些民事權利能力的內容,如繼承權利、接受扶養的權利等,法人不可能享有;而專屬某些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的內容,如銀行法人開展信貸業務的權利,自然人則不能享有。
(3)民事權利能力之間的差異程度不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普遍、一致和平等的,相互之間一般沒有多大差別;而不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都有局限性,并且相互差異很大。這是由于法人各自經營業務范圍的不同,分別受到法律和自己章程的限制,其民事權利能力的具體內容當然各有特點。如機關法人和企業法人的權利能力就不相同,而各企業法人的權利能力也不相同,它們只能在其核準登記的經營范圍內從事經營。
二、什么是民事權利能力
所謂民事權利能力,就是指法律所規定的,自然人或社會組織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民事權利能力是自然人或法人享有民事權利的前提,但它不是具體的民事權利。民事權利能力僅僅是一種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資格或可能性,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的,是一直存在的,但具有這種資格的主體要享有某項實際的權利,還必須通過一定的行為參加到某一具體的法律關系中去。
三、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權利的區別
民事權利能力又稱“民事權義能力”、“權利能力”。法律確認民事主體享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它是公民和法人參加民事法律關系的基礎。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權利不同。
(1)前者是由法律直接賦予,而不由任何人決定。法律不僅規定哪些人可以享有民事權利能力,而且規定可以享有的民事權利能力的范圍。后者則由個人決定,只有參與具體的法律關系才能享有,其權利的范圍不僅決定于社會經濟生活條件和法律規定,而且決定于個人的財產狀況。
(2)前者是享有權利、承擔義務的資格和可能性,不是民事主體享有的實際利益。民事權利則以一定實際利益為內容。
(3)民事權利能力是享有權利、負擔義務的前提,作為主體資格的具體條件,既不能轉讓,也不得放棄,本人也不得自行處分。民事權利除法律另有規定外,可以自行處分。民事權利能力依民事主體的不同,分為公民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綜上所述,法人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存在一些不同,范圍不同,消滅情形不同。
法律客觀: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什么一、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法律賦予達到一定年齡和智力狀態正常的公民通過自己的獨立行為進行民事活動的能力?!睹穹ǖ洹罚?021.1.1生效)第十八條【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又稱為不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或部分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法律賦予那些已經達到一定年齡但尚未成年和雖已成年但精神不健全,不能完全辯認自己行為后果的公民所享有的可以從事與自己的年齡、智力和精神健康善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的能力。對享有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可稱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睹穹ǖ洹返谑艞l【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三、無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是指完全不具有以自己的行為從事民事活動以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對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可稱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睹穹ǖ洹返诙畻l【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第二十一條【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自然人和法人要成為民事主體需要具備什么資格
一、自然人要成為民事主體需要具備什么資格
1、自然人成為民事主體需要具備民事行為能力和權利能力
民事主體指根據法律規定,能夠參與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當事人;能夠充當民事法律關系主體的包括自然人和法人;作為民事法律關系的主體,必須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
2、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十四條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
第二十二條
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
二、民事主體的構成要件包括哪些
民事主體的構成要件包括:
1、名義獨立。自然人和法人能以自己的名義為民事行為,與第三人發生法律關系;
2、意志獨立。即按照自己的意愿,通過自己的選擇來活動。自然人能通過自己的自由意志為民事法律行為,不受他人的非法干涉。對于法人而言,應該是其共同意志,而不是其成員的個人意志的簡單相加;
3、財產獨立。自然人對其擁有的財產享有完全的、排他性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法人的財產獨立于其成員的財產,為法人的共同利益所支配;
4、責任獨立。要求民事主體具有責任能力。自然人和法人都以其全部財產對外承擔責任,法人獨立承擔民事責任是以其財產獨立為前提。
自然人與法人民事權利能力的區別
法律主觀:
一、法人 民事權利 能力與自然人的區別
1、法人的行為能力與權利能力一起發生和消滅,兩者的開始和終止的時間完全一致。而自然人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開始和終止時間并不一致,是先有權利能力,后有行為能力。我國自然人取得行為能力的年齡標準為18周歲,當然如果已滿16周歲且以自己的經濟能力來源維持自己正常生活的也具有完全行為能力。
2、法人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范圍完全一致。由于法人的權利能力為特殊的,法人的行為能力也是特殊的,因此,各個法人彼此的行為能力也并不一樣。自然人行為能力分成多個階段,一般以年齡為基準,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和完全行為能力人。
3、法人的行為能力由其機關或代表實現。法人機關或代表的行為,就是法人的行為,法人承擔其法律后果。這是由法人是社會組織的特點決定的。自然人的行為能力有其自己或監護人的行為實現。
二、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是怎樣的
法人是法律設定的民事主體,與自然人有很大不同,法人是否有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呢?民法通則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在性質上與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樣,是法人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是法人作為民事主體的資格。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在性質上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也是一樣的,是法人通過自己的行為參與民事活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是法人能夠以自己的意思進行民事活動的資格。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通過法人的法定代表人、代表機構或者代理人來實現的。
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取決于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有關部門對法人設立等的審查批準,不同法人的權利能力、行為能力的范圍是不同的。一般來說,法人的業務范圍或者經營范圍就是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的范圍。法人的權利能力與行為能力在范圍上是一致的。法人的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與自然人有很大不同。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普遍、一致和平等的,自然人的權利能力通常沒有多大差別,基本上是相同的,而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的大小、范圍,取決于成立的宗旨和任務,差別可能是很大的。某些民事權利能力只有自然人才能享有,如婚姻、收養、繼承等,而某些民事權利能力只有法人才能享有,如煙草、黃金等只有法人才能經營。
三、法律依據
《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條: 具備下列條件的 民事法律行為 有效:
(一)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實;
(三)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不違背公序良俗。
第一百四十四條: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法律行為無效。
第一百四十五條: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有效;實施的其他民事法律行為經 法定代理人 同意或者追認后有效。
相對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予以追認。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民事法律行為被追認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的權利。撤銷應當以通知的方式作出。法人的終止相當于自然人的死亡。然而自然人死亡較容易確認,法人的終止則不同,法人的生命何時終結,要看實證法如何規定。
法律客觀:
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是什么一、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法律賦予達到一定年齡和智力狀態正常的公民通過自己的獨立行為進行民事活動的能力?!睹穹ǖ洹罚?021.1.1生效)第十八條【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限制民事行為能力,又稱為不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或部分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法律賦予那些已經達到一定年齡但尚未成年和雖已成年但精神不健全,不能完全辯認自己行為后果的公民所享有的可以從事與自己的年齡、智力和精神健康善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活動的能力。對享有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可稱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睹穹ǖ洹返谑艞l【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三、無民事行為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是指完全不具有以自己的行為從事民事活動以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對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可稱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睹穹ǖ洹返诙畻l【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第二十一條【無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法人和自然人一樣,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是否正確?
【正確】
本題考查法律常識中的民事主體。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法律賦予民事主體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能力,也就是民事主體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資格,為民事主體提供了權利義務實現的可能性;民事行為能力是指民事主體能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簡言之,民事行為能力為民事主體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提供了現實性。自然人和法人都是合格的民事主體,因此都具備這兩個能力。但是需要注意以后繼續考查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的區別,以及自然人與法人能力的區別。
什么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和完全民事權利能力的自然人、法人、實體和組織?
對于自然人來說,18歲或者16歲能有自己生活經濟來源的,沒有精神病的,就算完全行為能力人,自然人一出生就具有完全的權利能力。
對于法人來說,自成立起就具有行為能力和民事權利能力;但從學理上來講,很難說是“完全的”,因為法人要受到自己的設立目的限制,比如設立的事業單位,在從商方面就有限制。
對于實體和組織,一般不認為有行為能力和權利能力,因為他們不具備獨立的民事主體資格,只是相對的承認他們行為的效力罷了;但是最后追究民事責任,還是會追到個人財產上。
民事行為能力是民事主體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的資格。具有民事權利能力,是自然人獲得參與民事活動的資格,但能不能運用這一資格,還受自然人的理智、認識能力等主觀條件的制約。
易言之,理智不健全的權利能力者,若任其獨立參與民事活動,可能會損害自己,也可能會損害別人。所以,有民事權利能力者,不一定就有民事行為能力,兩者確認的標準不同。
擴展資料:
《民法總則》第13條規定“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钡?5條規定“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準;
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準。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準?!弊匀蝗说拿袷聶嗬芰κ加诔錾?,終于死亡。出生是自然人脫離母體并生存的法律事實。
一般認為,出生需具備兩項要件:
一是胎兒與母體分離,與母體分離之前為胎兒,分離之后才可能成為法律上的人。
二是與母體分離時為活體。胎兒與母體分離之時無生命的,是死體,不成為民事主體自然人。
分離之時有生命的,即是“出生”,而不論其出生后生命延續的時間長短。如何判斷“出生”,學說上有全部露出說、斷臍帶說、初啼說、獨立呼吸說等。
關于“死亡”的判斷,也存在不同的學說,有呼吸停止說、脈搏停止說、心臟跳動停止說、腦死亡說等。法律上的“出生”和“死亡”概念依賴于權威、主流的臨床醫學標準。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自然人
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的區別是什么?
與自然人相比,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法人的行為能力和權利能力同時產生、同時終止。當法人具備相應的成立條件,并經由設立程序取得法人資格后,即開始享有權利能力,也同時開始具備行為能力。當法人被撤銷或解散時,其權利能力和行為能力都隨之終止。而自然人從出生之時起即享有權利能力,但行為能力則是要達到一定年齡并且精神健康方可完全具備。自然人的權利能力要到其死亡時才終止,但行為能力卻有可能在此之前因精神失常而暫時中止。
(2)法人的行為能力通常是由法人機關或者法人機關委托的代理人來實現。法人機關的行為,視同法人的行為。法人機關還可以委托其他法人、自然人或其他組織作為法人的代理人,以法人的名義進行民事活動。而自然人的行為能力由自然人自己完成。
(3)盡管法人是獨立的民事權利主體,但專屬于自然人的某些權利能力的內容,如繼承權利、接受撫養的權利等,法人不可能享有。
法人的權利能力和自然人相比有什么限制
(一)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自成立時產生,至終止時消滅。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必須具備一定的年齡和精神狀態才能取得。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除精神病患者外,年滿18周歲的公民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10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的公民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不滿10周歲的公民是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
(二)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其民事權利能力的范圍總是一致的。也就是法人必須在法律、法令規定的或核準登記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承擔對國家和社會應盡的義務。如果法人的民事行為超出其民事權利能力的范圍,該行為無效,同時還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對比之下,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并不是同其民事權利能力同時產生,其范圍也可能不相一致。
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區別是什么
公司行為能力是指公司通過自己的行為獨立取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資格。 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區別有哪些?下面,為了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關法律知識,我整理了相關的內容,希望對您有幫助。
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區別是什么(《民法通則》有效期限截止于2022年12月31日)
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有一定的區別;
(一)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自成立時產生,至終止時消滅。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必須具備一定的年齡和精神狀態才能取得。按照《民法通則》的規定:除精神病患者外,年滿18周歲的公民是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人;10周歲以上,18周歲以下的公民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人;不滿10周歲的公民是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
(二)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其民事權利能力的范圍總是一致的。也就是法人必須在法律、法令規定的或核準登記的業務范圍內開展活動,承擔對國家和社會應盡的義務。如果法人的民事行為超出其民事權利能力的范圍,該行為無效,同時還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對比之下,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并不是同其民事權利能力同時產生,其范圍也可能不相一致。
(三)由于法人是一種社會組織,組織本身不可能實施民事行為,所以,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通過法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代理人的行為來實現的。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通過自身的行為即可實現。
公司行為能力是指公司通過自己的行為獨立取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資格。
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是法人以自己的行為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同時產生,同時消滅。
《民法通則》第十一條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十八周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十六周歲以上不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最新資訊(《民法典》)
《民法典》
第十八條 【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成年人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十六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的,視為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
我國民法規定的享有民事權利能力的主體只有自然人和法人兩種
法律主觀:
民事權利能力是指法律所規定的,自然人或社會組織參加民事法律關系、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的,是一直存在的。一、民法典總則對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做了什么規定1、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的起止: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自然人出生和死亡時間的判斷標準: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準;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準。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準。2、自然人民事權利能力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二、遺產繼承時胎兒是否具有民事權利能力遺產繼承時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我國對胎兒利益是有特殊保護的: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但是,胎兒娩出時為死體的,其民事權利能力自始不存在。三、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權利有什么不同1、民事權利能力是法律賦予民事主體享有的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一種可能性,還沒以民事主體帶來實際利益。而民事權利則是民事主體參加到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后,才能實際享有的。2、民事權利能力包括民事主體取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資格。而民事權利則僅指民事主體在具體的民事法律關系中實際取得利益的可能性。3、民事權利能力的內容和范圍由法律加以規定,與民事主體的個人意志沒有直接關系。而民事權利則是民事主體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按其意愿實際參加民事活動時取得的,它直接反映著民事主體的個人意志。4、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主體人身的存在是不可分離的,民事主體不能轉讓或放棄,他人也無權限制或剝奪這種民事權利能力。而民事權利則不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民事主體既可以依法轉讓或放棄某項民事權利,也可以依法被限制行使或被剝奪其原享有的某項民事權利。
法律客觀:
《 民法典 》第五十九條,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從法人成立時產生,到法人終止時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