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貸借是收入還是貸是收入(借貸記賬法中貸字表示)
借是收入還是貸是收入
借和貸都可以當收入。借貸不單純代表支出或收入,只是記賬符號,更多的是一個方向。指該賬戶的正向結算。如果是資產賬戶,意味著資產增加,相當于收入;如果是負債賬戶,意味著負債增加,相當于支出。
貸款的方向和貸款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說賬戶結算方向相反。如果是資產賬戶,意味著資產減少,相當于支出;如果是債務賬戶,意味著債務減少,相當于收入。
拓展資料
貸款和借款的區別
1、 貸款和借款是同一個意思,都是暫時使用別人的財產。一般來說,暫時使用私人或公司或單位的錢被稱為借款;并確定還款時間,暫時用銀行的錢(支付利息),并多說貸款。貸款,法律意義上是指貸款人與借款人訂立的“借款合同”,貸款人將資金使用權轉讓給借款人,借款人到期歸還同等數額的資金。貸款是個人或企業在貸款經濟陷入困境時向銀行借款的行為。銀行可以通過貸款釋放集中的貨幣和貨幣資金,滿足社會擴大再生產對補充資金的需求,促進經濟發展。貸款三原則:“三原則”是指安全性、流動性和效率,是商業銀行貸款管理的根本原則。《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四條規定:“商業銀行應當按照安全、流動、高效的經營原則,獨立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實行自律。
2、 貸款安全是商業銀行面臨的首要問題;
3、 流動性是指按照預定期限收回貸款或快速變現而不虧損的能力,以滿足客戶隨時提取存款的需求;
4、 效益是銀行持續經營的基礎。比如發放長期貸款,利率比短期貸款高,效益好。但如果貸款期限長,風險會增加,安全性會降低,流動性也會減弱。所以“三性”的和諧是必須的,這樣貸款就不會有問題。貸款的兩個定義:指企業從銀行等金融機構和其他單位借入的資金,包括信用貸款、抵押貸款和信托貸款等。借款也可以指某人向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單位和個人借入的資金,包括信用貸款、抵押貸款和信托貸款。貸款也分為長期貸款和短期貸款。
5、長期借款是指企業向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借款,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中國股份制企業的長期貸款主要是指從金融機構借入的各種長期貸款,如從專業銀行和商業銀行獲得的貸款。此外,還包括向金融公司、投資公司等金融企業借款。
借是收入還是貸是收入
借方和貸方的任何一方都有可能是收入或支出。借貸賬戶的基本結構是:左方為借方,右方為貸方,但哪一方登記增加,哪一方登記減少,則要根據賬戶反映的經濟內容決定。
可以分為:資產類賬戶:增加額記借方,減少額記貸方,期末如有余額在借方。權益(負債及所有者權益)類賬戶:增加額記貸方,減少額記借方,期末如有余額在貸方。
拓展資料:
借貸記賬法下,所有賬戶的結構都是左方為借方,右方為貸方,但借方、貸方反映會計要素數量變化的增減性質則是不固定的。不同性質的賬戶,借貸方所登記的內容不同,下面分別說明各類賬戶的結構。
(一)資產類賬戶的結構
在資產類賬戶中,它的借方記錄資產的增加額,貸方記錄資產的減少額。在同一會計期間(年、月),借方記錄的合計數額稱作本期借方發生額,貸方記錄的合計數稱作本期貸方發生額,在每一會計期間的期末將借貸方發生額相比較,其差額稱作期末余額。資產類賬戶的期末余額一般在借方。
資產類賬戶的期末余額可根據下列公式計算:
期末余額(借方)=期初余額十本期借方發生額一本期貸方發生額
(二)負債類賬戶和所有者權益類賬戶的結構
負債及所有者權益類賬戶的結構與資產類賬戶正好相反,其貸方記錄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增加額;借方記錄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的減少額,期末余額一般應在貸方。
負債類賬戶和所有者權益類賬戶的期末余額可根據下列公式計算:
期末余額(貸方)=期初余額十本期貸方發生額一本期借方發生額
(三)成本費用類賬戶的結構
成本類賬戶的結構與資產類賬戶的結構基本相同,賬戶的借方記錄費用成本的增加額,賬戶的貸方記錄費用成本轉入抵銷收益類賬戶(減少)的數額,由于借方記錄的費用成本的增加額一般都要通過貸方轉出,所以賬戶通常沒有余額。如果有余額,也表現為借方余額。
(四)收益類賬戶的結構
收益類賬戶的結構則與負債類賬戶和所有者權益類賬戶的結構基本相同,收入的增加額記入賬戶的貸方,收入轉出(減少額)則應記入賬戶的借方,由于貸方記錄的收入增加額一般要通過借方轉出,所以賬戶通常也沒有期末余額。如果有余額,同樣也表現為貸方余額。
借方是支出還是收入
一般情況下,借是收入,貸是支出。
借方用于記錄以下情況:
1、資產增加:
當資產增加時,通過將金額記在借方來記錄這個變動。比如購買辦公用品,會計記錄會計分錄為:辦公用品借方,現金或應付賬款貸方。
2、負債減少:
當負債減少時,通過將金額記在借方來記錄這個變動。比如還清借款,會計記錄會計分錄為:現金借方,應付貸款貸方。
3、所有者權益減少:
當所有者權益減少時,比如提取利潤或支付股息,會計記錄會計分錄為:利潤分配(或股息支付)借方,現金或其他負債貸方。
貸方用于記錄以下情況:
1、資產減少:
當資產減少時,通過將金額記在貸方來記錄這個變動。比如銷售產品,會計記錄會計分錄為:現金或應收賬款借方,銷售收入貸方。
2、負債增加:
當負債增加時,通過將金額記在貸方來記錄這個變動。比如獲得借款,會計記錄會計分錄為:現金借方,應付貸款貸方。
3、所有者權益增加:
當所有者權益增加時,比如投資或盈利,會計記錄會計分錄為:資本(或銷售收入)借方,現金或其他資產貸方。
借方和貸方在會計中的意義:
1、完整記錄交易:
借方和貸方的使用可以確保會計記錄中的每一筆交易都得到全面和準確的記載。每一筆交易都必須在至少兩個賬戶之間進行借貸操作,并且借方和貸方的金額必須相等。這種記錄方式可以確保賬目的平衡性和準確性。
2、反映賬目變動方向:
借方和貸方的使用可以反映不同賬戶中的賬目變動方向。借方記錄資產增加、負債減少和所有者權益減少,而貸方記錄資產減少、負債增加和所有者權益增加。通過借方和貸方的對應關系,可以清晰地了解每個賬戶的變動情況和方向。
3、提供財務信息:
借方和貸方的記錄提供了財務信息的基礎。通過對借方和貸方的分析和總結,可以得出一系列財務指標和分析數據,如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等。這些財務信息對于企業決策、財務狀況評估和預測具有重要意義。
借是收入還是貸是收入
借和貸不是單純地代表支出或者收入,它們只是一種記賬符號,更多地是表示方向。
借表示該會計科目的正方向結算,如果是資產類科目,表示資產增加,相當于收入;如果是負債類科目,表示負債增加,相當于支出。
貸的方向和借相反,表示該會計科目的反方向結算,如果是資產類科目,表示資產減少,相當于支出;如果是負債類科目,表示負債減少,相當于收入。
拓展資料:
收入,會計學術語,會計要素之一,是指企業在日常活動中形成的、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
收入按企業從事日?;顒拥男再|不同,分為銷售商品收入、提供勞務收入和讓渡資產使用權收入。收入按企業經營業務的主次不同,分為主營業務收入和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為完成其經營目標所從事的經常性活動所實現的收入。其他業務收入是指企業為完成其經營目標所從事的與經常性活動相關的活動實現的收入。
《企業會計準則第14 號一一收入》已于2017 年7 月由財政部修訂發布,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境內外同時上市的企業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或企業會計準則編制財務報表的企業施行; 自2020 年1月1日起,在其他境內上市企業施行; 自2021年1月1日起,在執行企業會計準則的非上市企業施行。
收入(英文:Income)是指某一個體,包括個人或者企業在銷售商品、提供勞務及轉讓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中所形成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通常包括營業收入、投資收益、公允價值變動收益、資產處置收益、其他收益、營業外收入等。
營業額(英文:Revenue 或 Turnover)獨指商業公司因提供產品或服務而獲得之收入。營業額減去支出就是利潤。
收入一般在日常的商業活動中形成的。日?;顒邮侵钙髽I為完成其經營目標所從事的經常性活動以及與之相關的活動。
收入在會計中可能會引起業主權益的增加。其可能表現為資產的增加或負債的減少,或兩者兼而有之,即所有者權益的增加。與收入相關的經濟利益的流入應當會導致所有者權益的增加,不會導致所有者權益增加的經濟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義,不應確認為收入。
收入只包括本企業經濟利益的流入,所以不應該包括為第三方或客戶代收的款項。
收入是與所有者投入資本無關的經濟利益的總流入。收入應當會導致經濟利益的流入,從而導致資產的增加。
收入是人經過個體經營,勞動,投資等所得到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