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假造假是種什么罪(制假造假怎么量刑)
發票造假是什么罪
開假發票構成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發票罪。
【法律分析】
根據國家相關法律規定,偽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客體要件:發票是財務收支的法定憑證,是會計核算的重要依據。稅務機關負責發票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組織實施,并負責對一切印制、使用發票的單位和個人進行監督和管理。違法購買、持有和使用置于稅務機關監管以外的偽造發票,侵犯了國家對發票的管理制度。此外,發票是國家進行稅務稽查的重要依據,通過購買假發票虛列成本,減少所得稅等稅種的應納稅額,達到偷逃稅款的目的,從而侵犯了國家的稅收征管制度??陀^要件:非法持有偽造的發票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明知是偽造的發票而故意持有,數量較大的行為。持有,是指行為人實際支配、控制數量較大的假發票的一種持續狀態,既可以隨身攜帶、放置或藏匿在某一地點,也可以委托他人保管,只要在行為人控制之下即可。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零九條 偽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數量特別巨大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偽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制造的前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發票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非法出售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非法出售第三款規定以外的其他發票的,依照第二款的規定處罰。
制假造假怎么量刑
法律分析:
非法出售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法條及司法解釋如下:
客體要件
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罪侵犯的客體為雙重客體,即國家的發票管理秩序和稅收秩序。我國《稅收征收管理法》 [1] 規定:“發票必須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稅務主管部門指定的企業印制;未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稅務主管部門指定,不得印制發票?!?/p>
客觀要件
本罪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偽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制造的用于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行為。
1、非法制造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發票。根據《發票管理辦法》 [2] 的規定:發票必須是由防偽專用品制成,并套印全國統一發票監制章才有效。因此,非法制造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發票的,當然也就包括非法制造用于制作該發票的防偽專用品及套印在其上面的發票監制章,非法制造該類發票的,又有二種具體行為方式:一是偽造;二是擅自制造。
偽造,是指無權印制增值稅專用發票之外的其他具有出口退稅、抵扣稅款功能的發票的人仿照真實的該類發票的式樣,非法制造假發票,冒充真發票的行為。具體表現是:按照該類真發票的聯次、內容、版面排列、規格、色彩、圖案等,使用印刷、復印、描繪、拓印等各種方法印制假發票。偽造該類發票,除了要將發票本身制成和真發票一樣之外,還必須使用上述各種制假方法偽造發票監制章、防偽水印、紫外線防偽措施等。
擅自制造,是指印制發票企業或生產發票防偽專用品企業未經有關主管稅務機關批準,私自印制發票或私自制造防偽專用品,或雖經批準,但未按發票印制通知書或發票防偽專用品生產通知書所規定的印制數量或生產產量,私自超量加印或制造的行為。
擅自制造與偽造的不同主要在于:
第一,行為人不同,前者為印制發票企業或生產防偽專用品企業;后者為任何人。
第二,所制成的發票效力不同。前者制成的發票是真實有效的;后者制成的發票是虛假無效的。但無論是偽造還是擅自制造,均是非法制造的行為。
2、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騙取出退稅、抵扣稅款的發票。出售,是指以一定的價格將非法制造的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發票賣出的行為。有金錢交易、轉移所有權是基本特征。因此,那些無金錢交易、不轉移所有權的行為,如租用、轉讓、贈與等,就不能算是出售,因而也就不能構成本罪。出售的方法不限于私下成交,公開叫賣、大聲吆喝、走街串巷、攔截強賣均可。出售的方式也不限于買賣雙方直接會面,郵寄、托運、托帶均可。出售非法制造的發票必須以占有該非法制造的發票為前提,其來源有二:一是自己偽造、擅自制造的;二是他人偽造、擅自制造的。后一種發票主要是通過盜竊、騙取、買入等手段獲得的。出售的發票不限于假發票,真發票也可,如擅自制造的發票,盡管其擅自制造的行為是違法的,但其制造出來的發票卻是真實有效的。
本罪是選擇性罪名,實施偽造、擅自制造或出售任一行為的,均構成本罪,既實施偽造、擅自制造,又實施出售行為的,構成一罪,不實行數罪并罰。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的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偽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50份以上的,應當依法定罪處罰。在沒有新的司法解釋前,應以此作為量刑起點。
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
依本節第211條的規定,單位也可以構成本罪。單位構成本罪的、實行兩罰制。
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只能直接故意構成,即明知偽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偽造、擅自制造的用于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違反發票管理法規,會造成危害社會的結果,而希望和追求這種結果的發生。由于本條沒有規定行為人主觀上必須具備一定的目的,因此,只要行為人故意實施了偽造、擅自制造或出售可以用于騙取國家稅款的非專用發票的行為,則不論是何種動機和目的,也不論其是否營利,均應構成本罪。如果行為人確實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技巧或為了自我欣賞或收藏而偽造極少量的,可不認為是犯罪。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零四條 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國家出口退稅款,數額較大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騙取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納稅人繳納稅款后,采取前款規定的欺騙方法,騙取所繳納的稅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條的規定定罪處罰;騙取稅款超過所繳納的稅款部分,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第二百零五條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二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單位犯本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虛開的稅款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虛開的稅款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或者虛開用于騙取出口退稅、抵扣稅款的其他發票,是指有為他人虛開、為自己虛開、讓他人為自己虛開、介紹他人虛開行為之一的。
造假是什么違法行為
做假一般屬于一般違法案件或者刑事案件。關鍵是從行為人主觀上是否故意和客觀方面的結果來考慮。當行為人故意制造、銷售偽劣產品,銷售金額達到法律規定的5萬元以上時,即成立犯罪;銷售金額不滿5萬元的制售偽劣產品的行為一般屬違法行為,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對于實踐中發生的僅僅查處到偽劣產品本身,而難以甚至根本無法查清偽劣產品的銷售金額的案件。偽劣產品尚未銷售,貨值金額達到刑法規定的銷售金額3倍以上的,以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未遂)定罪處罰。我國《刑法》第140條規定,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2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50萬元以上不滿200萬元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200萬元以上的,處15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制假造假會怎么判
法律主觀:
根據現行相關法律規定,如果是針對產品方面的造假行為,且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其中銷售金額是指生產者、銷售者出售該偽劣產品后所得的全部違法收入。其中的全部違法收入,不扣除成本和有關費用,包括已得到的違法收入和按合同或約定將得到的違法收入)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法律客觀:
《刑法》第一百四十條【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第一百四十九條【對生產、銷售偽劣商品行為的法條適用】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不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但是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依照本節第一百四十條的規定定罪處罰。生產、銷售本節第一百四十一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所列產品,構成各該條規定的犯罪,同時又構成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規定之罪的,依照處罰較重的規定定罪處罰。第一百五十條【單位犯本節規定之罪的處理】單位犯本節第一百四十條至第一百四十八條規定之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條的規定處罰。
證件制假造假會怎么判
制造假證會處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罪的主觀方面是故意,而且只能是直接故意,即明知是偽造變造證件的行為而實施該行為,并希望將意欲偽造、變造的證件偽造、變造出來。制假造假會以生產、銷售偽劣商品罪判,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二十條
為他人提供偽造、變造的護照、簽證等出入境證件,或者出售護照、簽證等出入境證件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七十五條
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武裝部隊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法生產、買賣武裝部隊制式服裝,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
偽造、盜竊、買賣或者非法提供、使用武裝部隊車輛號牌等專用標志,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單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各該款的規定處罰。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條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偽造法律文書罪是什么
法律分析:偽造文書指的是行為人故意制造假的文件,或者是將文件進行修改誤導他人。本罪侵犯的對象是公文、證件、印章??陀^要件是偽造變造買賣等行為。主體要件是一般主體,只要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都可以構成此罪,主觀方面要求行為人是出于直接故意,如果是間接故意或者是過失的話,不構成此罪。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八十條 偽造、變造、買賣或者盜竊、搶奪、毀滅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剝奪政治權利,并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
制假售假罪量刑標準
需要根據具體銷售金額進行判刑。制假售假按刑法規定銷售金額五萬以上不滿二十萬的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以上不滿五十萬處兩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罰款。銷售金額五十萬以上不滿二百萬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加罰款。銷售金額二百萬以上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無期徒刑加罰款。
生產者違反【法律法規】規定的制假販假行為,根據其違法情節、性質、事實和社會危害后果等情況,作出了輕微、較輕、一般、較重、嚴重5個等級的處罰規定。對貨值金額20萬元以上、違法行為持續18個月以上,被質監執法部門一年內兩次處罰后又違法,且產品全部或大部分已經出廠、銷售、經營性使用而拒不追回等情況,實施嚴重處罰。對【法律法規】規定“逾期不改正給予行政處罰”的行為,執法部門必須先責令其改正;逾期不改正的,才能給予違法行為人行政處罰。這6種不予處罰(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的具體情況是:
1.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2.違法行為輕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處罰的;
3.不滿十四周歲的人有違法行為的;
4.精神病人在不能辯認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為時有違法行為的;
5.違法行為在二年內未被發現的,但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6.法律、法規、規章規定應當不予行政處罰的其他情形。對于生產者制假販假的違法行為,只要其違法行為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生態環境保護以及直接關系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違法情節惡劣,造成嚴重后果的;多次實施違法行為,屢教不改的,以及脅迫、誘騙他人或者教唆未成年人實施違法行為等11種違法行為的,將被依法從重處罰。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一百四十條
?【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造假會有什么后果
產品造假的后果:
第一百四十條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作假口供造假的后果:
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第一款第(一)項和第(二)項規定,偽造、毀滅重要證據。妨礙人民法院審理案件的;以暴力、威脅、賄買方法阻止證人作證或者指使、賄買、脅迫他人作偽證的,人民法院都可以根據行為人的情節輕重予以罰款、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第一百零四條又規定,對個人的罰款金額,為人民幣一千元以下,拘留的期限為十五日以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第118條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二條規定的罰款、拘留可以單獨適用,也可以合并適用。實踐中,有些法院對刑事訴訟中的偽證比較重視,對民事訴訟中的偽證行為重視得不夠。這是一種執法不嚴的表現。筆者認為,不僅要對在訴訟中偽造證據的行為人進行制裁,而且要對受當事人指使、收買而作偽證的人和在訴訟前制造偽證從重處罰。因為受他人指使、收買而作偽證的人明知違法而仍為之。而訴訟前制造偽證的人是有預謀、有組織的進行制造、提供偽證,社會危害性更大。